朝阳实验小自新学期起,开设了一门全新课程——身体素质训练课,这是全校师生每天的“必修课”,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新妙招”。
朝阳实验小学科研主任李军告诉记者,以往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虽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帮助,但时间和形式仍有很多局限性。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也无法兼顾不同体质学生的需求。
针对这一情况,朝阳实验小学想出一个新办法,学校将上午广播操时间移至下午最后一节课后,整合了上午原广播操时间和下午原大课间时间,巧妙地打了一个“时间差”,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同时,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开辟了一门全新的课程——身体素质训练课。
据介绍,身体素质训练课的上课时间大约在40分钟左右,其内容既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生理阶段,又兼顾年龄段的兴趣爱好,纳入了“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的要素训练,如互动性强的“砍包”运动,把学生分为两组互丢小沙包,以此达到训练上肢的目的;“单双格”运动将六七个小路障纵向排开,让学生单腿或双腿逐一蹦跳而过,以此达到训练下肢的目的;还有训练腹肌的“小鸡啄米”运动,训练技能的小篮球运动等等。“为尽可能多地训练学生不同部位,达到身体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相邻两天的上课内容绝不重复,一般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会遇上重复的项目。”李军说。
李军告诉记者,身体素质训练的好处还在于“因材施教”。在专项训练的时候,针对一些体重超标或身体虚弱的学生,有专门的体育老师进行循序渐进式的训练指导安排;而对于一些参加体育社团、舞蹈社团的孩子,老师则会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运动标准。体重有点儿“超标”的小琨告诉记者,在训练之初,他连绕操场跑一圈都会大喘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素质训练后,他现在已经可以在200米跑道上坚持跑六七圈了。
不仅是学生,朝阳实验小学的120余位教师也“全员参与”了身体素质训练课。在上这门课时,每一位体育老师对5到6个班进行专业指导,具体负责执行的则是每个班级的正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天上课后我们安排的是绕操场跑步和身体素质练习,这一过程所有老师也都要参加。在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时,教师们往往也要‘身先士卒’。”李军介绍说,现在学校教师们也已经初步度过了“适应期”,身体素质也有所提升。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